二月松花春欲深,九溪石室昼长阴。
独行罔两还相避,并泛凫鹥好自寻。
人事傥逢圯下履,道情先寄广陵琴。
丹台玉册真冥漠,息影忘机漫陆沉。
【注释】
二月:农历二月。松花:松树的花,这里指春末初夏的时节。深:指春天已过,夏天来临。九溪:地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有石洞、石室等名胜古迹。罔两:古代传说中能隐身的鬼怪。相避:相互回避。并泛:一起浮水。凫(fú)鹥(yī):水鸟。自寻:自己寻找。圯下:汉高士张良在桥上偶遇黄石公授给他《太公兵法》,后用“圯上”指代授受学问之机。道情:指道家哲学。广陵琴:传说中的琴曲,相传为广陵散。冥漠:渺茫不清。息影忘机:形容隐居不仕。陆沉:指沉没海底。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唐乾元二年(759)流寓杭州时所作,作于浙江九溪。当时,作者正处在颠沛流离之中,心情极为抑郁,故诗中多处流露出对人生坎坷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联写景。二月初春,江南大地已是一片葱茏繁盛。但作者却独行于溪上,只见松花已开,春意正浓;而九溪石室,却是昼长阴晦,不见阳光。这两句以反衬手法写景,表现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孤寂感伤之情。
颔联借喻说理。“罔两”,即“鬼”的别称。《庄子·齐物论》:“古之人,知者不得民也。”意思是说:古时那些贤明的人,因为其见识高明,所以往往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并泛”,意为共同游历。“凫鹥”,即野鸭。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像张良那样得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的幸运事,在现实中是很难遇到的。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张良遇黄石公授业,二是广陵琴传至广陵散的故事,表达了他对于这种偶然机遇的渴望和向往。
颈联抒情,直抒胸臆。“人事”,即世事。“傥逢”意为如果有机会遇上。“圯上履”,典出《史记·留侯世家》:“张良闲步圯上,有一老父给良拾鞋,因跪拜献足。后老人授予良《太公兵法》。又“道情”,典出唐代崔国辅《夜坐吟》:“清风吹月度关河,道情无复在心窝。”这里的“道情”,是指道士修炼成仙的志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是能够遇到那位授我《太公兵法》的黄石公,那么我的人生道路也会变得光明起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追求功名利禄、建功立业的愿望和理想。
尾联写归隐之意。“丹台”,即丹山、赤城。“玉册”,指神仙所用之书。“冥漠”,指渺茫不清,不可测度。“息影”,指隐居。这两句诗人借用了汉代淮南王刘安炼丹求仙的故事,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陆沉”,语出《诗经·小雅·鹤鸣》“彼何人斯?其德载焉!”意思是说:那是什么样的人啊?他的德行如此高尚!这里用以比喻自己隐居生活的状态,既宁静又淡泊。
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时的孤独、忧伤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