柂楼下急浪,去险在毫端。
已识篙师巧,方忧蜀道难。
此溪防罔象,何日避风湍。
颇羡玄真子,清时把钓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放船》。全诗如下:

柂楼下急浪,去险在毫端。
已识篙师巧,方忧蜀道难。
此溪防罔象,何日避风湍。
颇羡玄真子,清时把钓竿。

注释:

  1. 柂楼:船夫在船头用木桩、竹竿和绳索固定船只的地方,防止船只被风吹走。
  2. 急浪:形容江水波涛汹涌,速度极快。
  3. 去险在毫端:比喻事情的关键就在细微之处。毫端,指事物的细微部分。
  4. 篙师:船夫,这里指的是经验丰富的船夫。
  5. 蜀道难:古代蜀地的道路险峻难行,常用来比喻困难重重。
  6. 罔象:神话中的动物,传说中会在水中行走,形象为长着角的牛。
  7. 风湍:风势湍急,水流湍急。
  8. 玄真子:指道教人物张果(玄真)子,传说中的仙人。
  9. 清时:指太平盛世。
  10. 钓竿:钓鱼用的长竿,这里用作比喻,指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船上遇到危险的情景,表达了对船夫技术的认可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柂楼下急浪,去险在毫端”描绘了船在急流中行驶的场景,突出了船行险处的情况。接着,“已识篙师巧,方忧蜀道难”反映了作者对经验丰富的船夫的赞赏之情,但同时表达了对蜀道艰难的恐惧。接下来的两句“此溪防罔象,何日避风湍”则展现了作者对于旅途中可能遭遇的危险的担忧。最后两句“颇羡玄真子,清时把钓竿”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对航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坚韧与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