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总衣冠地,方冬生事繁。
牛羊散迥野,烟火接长村。
薙藿农人聚,分瓜稚子喧。
如何恶官府,凿破此淳源。

【注释】

泗上:指泗水之滨。

总总(zòng):繁盛的样子。

衣冠地:指文人学士聚集之地。

生事:指农民的生活。

牛羊散迥野:指田野里牛群羊群分散开去,四处觅食。

烟火:指炊烟。这里指村庄里的人家点起灯火。

薙(tì):剃。藿,豆叶。

分瓜稚子:指儿童分得瓜吃。

恶官府:指贪官污吏。

淳源:淳朴的源头,喻指自然淳朴的风俗。

【赏析】

《泗上》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写了农村冬春交替时的景象,通过诗人所见所闻所感,揭露了贪官污吏对农民生活的破坏,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义现象的愤慨。全诗用白描手法写景叙事,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联“总总衣冠地,方冬生事繁。”描绘了泗水河畔文人学士云集的地方,在冬季来临之际,各种农活都忙碌了起来。这里的“总总”形容人多热闹的场景,而“衣冠地”则指文人学士聚集之所。“方冬生事繁”则表明在这个时节,农田里的农活尤其繁忙。

颔联“牛羊散迥野,烟火接长村。”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景象。牛羊在广阔的原野上自由自在地散开,远处的村庄里传来阵阵炊烟,与天际相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乡村与城市的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

颈联“薙藿农人聚,分瓜稚子喧。”则是对农民生活的进一步描绘。农人们正在忙着割除豆叶上的豆虫(藿),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打闹,欢声笑语不断。这两句诗通过对农家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形象。同时,“分瓜稚子喧”也暗示了丰收的喜悦,预示着来年的好收成。

尾联“如何恶官府,凿破此淳源。”则是对贪官污吏破坏农民生活的现象的揭露。诗人感叹道,那些贪官污吏真是可恶,他们不仅破坏了农民的田园生活,还破坏了社会的淳朴之风。这里的“淳源”指的是社会的良好风气和风俗,而“凿破此淳源”则形象地表达了贪官污吏破坏社会风俗的行为。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村冬春交替时的景象,通过诗人所见所闻所感,揭露了贪官污吏对农民生活的破坏,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义现象的愤慨。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