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喜郎君骑苑马,追攀无奈暮途遥。
柴门反锁将疏阔,物态相看坐泬㵳。
萍水幸逢长至月,兰桡漫趁浙江潮。
西湖载酒谁能尔,斜日空闻吹洞箫。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与赏析:

  1. 且喜郎君骑苑马
  • 注释:此处“且喜”表达了诗人对于林贞孚骑马而来的惊喜,而“郎君”是对林贞孚的尊称,表示亲切。
  • 赏析:诗的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欢快的场景,林贞孚骑着骏马而来,给诗人带来了欢乐。这里的“且喜”二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还为后续的诗句埋下了伏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期待和喜悦的氛围。
  1. 追攀无奈暮途遥
  • 注释:“追攀”意味着追求,“无奈”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暮途”则指黄昏的道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在欣赏林贞孚的到来时,心中又感到时间紧迫,不能久留,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1. 柴门反锁将疏阔
  • 注释:“柴门”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或小院的门,“反锁”表示紧闭,“疏阔”形容宽敞空旷。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柴门紧闭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于与外界隔绝的某种渴望或无奈。同时,“疏阔”一词的使用,也使得画面显得更加空灵、开阔,与前一句中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1. 物态相看坐泬㵳
  • 注释:“物态”指的是事物的状态或景象,“漻”是形容空虚无物的词,“泬㵳”则是一种寂静无声的意象。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物态、声音等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似乎在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孤独。这种独特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之余,还带有一丝哲理的深度。
  1. 萍水幸逢长至月
  • 注释:“长至月”指的是农历十二月的满月,“萍水”指的是漂浮不定的水草,这里比喻诗人与林贞孚相遇如同漂浮的水草偶然相逢。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萍水”与“长至月”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偶遇的珍视。月亮高悬于夜空,照亮了整个世界,而诗人与林贞孚的相逢,就像是在这美丽月色下的一次美妙邂逅。这种美好的相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兰桡漫趁浙江潮
  • 注释:“兰桡”指的是兰花装饰的船桨,“浙”指浙江省,“潮”指的是潮汐。这句诗描绘了江水潮起潮落的景象,以及乘舟观潮的情景。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江水、潮汐和乘舟观潮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诗人似乎在乘着兰桡,随着浙江潮的节奏摇摆,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和节奏。这种体验既富有诗意,又充满了动感,使得整首诗在抒情之余,还带有一丝冒险和探索的气息。
  1. 西湖载酒谁能尔
  •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西湖上饮酒畅游,谁能如此自在?“谁尔”在这里是反问的语气,表示疑问。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前束缚的不满。在西湖上饮酒畅游,是诗人心中的理想生活状态。然而,现实中的种种束缚使得这种理想难以实现,于是诗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这种反问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这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哲思,使得读者能够从中思考生活的本质和自由的意义。
  1. 斜日空闻吹洞箫
  • 注释:斜阳是指太阳已经偏西的时分;吹箫通常指演奏箫声。这句诗描述了夕阳西下之时,诗人听到了萧索的吹箫声。
  • 赏析:这句话通过夕阳和萧音响起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聆听吹箫声,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同时,斜阳和吹箫的组合也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仿佛诗人置身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之中。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远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独特理解。它不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