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二首 其二

大王开绝域,上将喜边功。
塞外风烟异,军中苦乐同。
龙旂凋朔气,虎帐卧沙风。
未系单于颈,横戈意气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塞曲二首 其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描写了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以下是这首诗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
  •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代的明月和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代一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怀念。
  •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关万里参加远地征戍的人都没有回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 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龙城的飞将军在,就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
  • 骝马新跨白玉鞍: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体现了战士们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 战罢沙场月色寒: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月光。
  • 城头铁鼓声犹震: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展现了战场的激烈和紧张氛围。
  • 匣里金刀血未乾: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象征着将士们在沙场上的英勇无畏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 诗歌鉴赏
  • 语言风格:这首诗采用精炼而有力的语言,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以及描绘具体的战场情景来展现边塞将士的英勇和牺牲。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 意境创造: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等意象,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意蕴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精神风貌。
  1. 创作背景
  • 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对外扩张频繁,边疆战事不断。王昌龄作为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边境的壮丽景色和将士们的英勇形象,以此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祝愿。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此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唐代边塞诗中的佳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思想意义:通过对战争的描写,诗人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避免无谓的战争。
  1. 文化影响
  • 民族精神:这首诗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成为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而努力的精神源泉。
  • 历史文化:通过对边塞风光和将士形象的描绘,诗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王昌龄的《出塞曲二首 其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承载着深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