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九思 其八 八思

我所思兮在燕矶,欲往从之畏鼓鼙。
愁看越鸟向风栖,侧身南望涕挥衣。
美人赠我绿桂膏,何以报之赤霜袍。
路远莫致倚忉劳,俯江春霁浪花高,安得片帆挂远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九思·其八·八思》是明代诗人邓氏(文太青继室)创作的一首古诗,全诗共八句。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

在分析《金陵九思·其八·八思》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的背景信息。《金陵九思·其八·八思》的作者是邓氏,其生平资料相对有限,但从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邓氏可能是一位经历了人生变故,寄情于山水的文人。邓氏的作品风格通常与明末清初时期文人的抒情倾向相吻合,他们往往借助诗歌来抒发内心的忧愁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我所思兮在燕矶,欲往从之畏鼓颦”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燕矶的向往以及前往时的畏惧。作者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能轻易离开,如战争、家庭责任等,这在古代文学中是常见的主题。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美人赠我绿桂膏,何以报之赤霜袍”描绘了作者收到恩人赠送珍贵礼物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恩情深厚的人际关系。这种互赠的礼物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换,更是情感上的寄托和回应,显示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路远莫致倚忉劳,俯江春霁浪花高,安得片帆挂远涛”则表达了作者在面对遥远路途时所产生的无助感。这种无力改变现实的感叹也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出人们面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时的无奈和挣扎。

《金陵九思·其八·八思》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歌,它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象描绘,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故乡深深的怀念。这首诗作为明代文学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