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坛春翠

高榕郁参天,樛枝长拂地。
古坛春雨馀,芳草绿无际。
村烟淡冥蒙,斜阳远迢递。
载酒可寻香,题诗继修禊。
何须召伯棠,于焉足游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榕坛春翠·高榕郁参天》——赵良生的文学世界

在明代诗人赵良生的笔下,《榕坛春翠·高榕郁参天》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古榕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中“高榕郁参天,樛枝长拂地”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一株高大挺拔的古榕树,它的枝干弯曲生长,仿佛要触及到地面。这不仅是对植物形态的直观描述,也隐喻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而“古坛春雨馀,芳草绿无际”则转换了场景,从树移至地,春雨过后,芳草覆盖了整个大地,绿意盎然,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诗歌中的“村烟淡冥濛,斜阳远迢递”带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乡村画面,夕阳西下,烟雾朦胧,远处的山峦显得遥远而又神秘。这种对比鲜明的自然景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也深化了读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感受。

进一步的,“载酒可寻香,题诗继修禊”透露出一种闲适与雅趣。在古人的观念里,饮酒赏花、吟诗作乐是文人骚客的高雅生活。这不仅仅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体现。

诗的最后一句“何须召伯棠,于焉足游憩”,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召伯棠(传说为周代召公所筑)象征着古代园林的美,此处比喻着这片土地如同召伯棠一般,既是游览休憩的好地方,也是人们心灵归宿之所。

整首诗歌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世界。《榕坛春翠·高榕郁参天》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种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与赞颂。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思考,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生活有益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