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陪姚万涵登龙门 其一

河上秋光好,重来思转赊。
帆樯千里色,烟火几人家。
水落沙痕峭,云危石磴斜。
乾坤蓬鬓在,离别愧年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陪姚万涵登龙门》是明代诗人赵用光创作的一首诗。赵用光在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登高望远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旅途的哲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取胜攀萝径,观澜俯石矶。水凉偏耐酒,岚翠欲生衣。舟子看人过,山鸦抱日飞。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赵用光以“取胜攀萝径”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攀登山路的情景,使人仿佛置身于崎岖的山径之中,感受到了攀登的艰辛与乐趣。而“观澜俯石矶”则将视角转向了宽阔的河流,让人感受到站在石矶上俯瞰河流的壮阔与深远。
  • 自然景观描写:在这首诗中,赵用光不仅描述了山水的自然风貌,还巧妙地融入了人文元素,如“舟子看人过”,通过舟子的观察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
  1. 作者简介
  • 赵用光:赵用光,字弘简,号东园,又号紫阳,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容而受到后世的推崇。
  1. 创作背景
  • 登龙门:诗中的“龙门”可能指的是位于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它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之一。因此,此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游历或观赏龙门石窟有关。
  1. 诗歌主题
  • 友情:通过描述与友人一同登龙门的经历,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共同经历的感慨。这种友情不仅是个人的温暖体验,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体现。
  • 哲学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时间和归途的思考。这些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求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态度。
  1. 鉴赏与评价
  • 艺术成就:赵用光的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它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和谐统一,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赵用光的这首《秋日陪姚万涵登龙门》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赵用光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日陪姚万涵登龙门》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更在思想内涵上具有深刻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篇,更是一篇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