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和晁无咎作

却忆章门三月暮,湘帘宿雨初收。
落霞低处棹归舟。
江波风卷立,吹动古今愁。
往事不堪频矫首,画眉斜月微钩。
可能闲上小红楼。
花光迷晚霁,草色媚芳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和晁无咎作》是一首由明末清初的诗人熊文举创作的词。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熊文举,字元吉,号东园山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出深沉的感慨与哲理,其书法则以古朴典雅著称。
  1. 诗词原文
    却忆章门三月暮,湘帘宿雨初收。落霞低处棹归舟。江波风卷立,吹动古今愁。往事不堪频矫首,画眉斜月微钩。可能闲上小红楼。

  2. 诗词赏析

  • 情景交融:《临江仙·和晁无咎作》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传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之情。在这句“却忆章门三月暮,湘帘宿雨初收”中,作者通过对季节、天气以及个人情感的描写,构建了一个既温馨又带有一丝哀愁的氛围。
  • 历史典故的应用:诗中使用的“章门”很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章华台,这是楚灵王为夸耀自己而建的宫殿。此处用以象征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反衬出当下的寂寥与失落。
  • 艺术手法:整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例如,“落霞低处棹归舟”中的“落霞”、“棹归舟”等意象,都增添了一种唯美的色彩;而“往事不堪频矫首,画眉斜月微钩”则表达了词人对过往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文化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章门”和“湘帘”常常被用来代表贵族或文人的生活场景。通过这样的背景设定,使得整首词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1. 词作影响
  • 此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而且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词人和诗歌创作。它展示了宋词中常见的主题,如对过去的回忆、对现状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这些主题在宋词中反复出现,显示了它们深刻的文化和哲学意义。
  1. 现代评价
  • 从当代文学角度来看,《临江仙·和晁无咎作》作为一首古典词作,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它的美学特征、艺术手法以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都是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

《临江仙·和晁无咎作》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抒情诗,更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古典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以从中汲取对于生命、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