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献吉晚出禁闼

遥望朱门启,宫花映绣盘。
年年春二月,燕子入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献吉晚出禁闼》是明代熊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基本信息:熊卓,字士选,明代江西丰城人,弘治九年进士。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情感体验。
  • 文学成就:熊卓的诗歌在明代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诗词创作多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现实,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1. 诗句赏析
  • 意境描绘:《和献吉晚出禁闼》中的“遥望朱门启,宫花映绣盘”描绘了一幅皇宫门前盛开的宫花与繁复绣品相映成趣的生动画面,体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富贵。
  • 季节特点:诗中“年年春二月,燕子入长安”表达了春天时节燕子归来的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以及时间的流逝。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对宫廷内外生活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朝廷政治清明、民生安康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用词考究:熊卓在创作中注重用词的精准和典雅,如“遥望朱门启,宫花映绣盘”,用词优美,形象生动。
  • 意象丰富:诗中的“宫花”、“燕子”等意象不仅美化了画面,更增添了诗意和深度,使得整首诗的艺术效果更为突出。
  1. 历史价值
  • 反映时代特征:《和献吉晚出禁闼》通过描写明宫中的场景,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宫廷生活的真实面貌。
  • 文化传承: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对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和献吉晚出禁闼》不仅是熊卓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