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涨咏怀

拍江忽传春水涨,柴扉即傍浪花开。
帆冲急雨篱前落,鸥逐奔涛树里来。
已被风光时引眺,况多愁病独登台。
欲行何处有舟楫,迟日蘋风生野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江涨咏怀》是明朝熊卓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江水涨起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熊卓(1463—1509)是明江西丰城人,曾任平湖知县、监察御史等职,因直言进谏被刘瑾勒令致仕。他的诗作多有反映时政和抒发个人情感之作,此诗即是其一。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拍江忽传春水涨,柴扉即傍浪花开。
帆冲急雨篱前落,鸥逐奔涛树里来。
已被风光时引眺,况多愁病独登台。
欲行何处有舟楫,迟日蘋风生野哀。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雄阔的视觉效果:诗中描绘了江水涨起时的景象,如“柴扉即傍浪花开”“帆冲急雨篱前落”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诗人善于利用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
  2. 深刻的哲理思考:熊卓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在描绘自然景观,更是通过这一景象引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例如,“已被风光时引眺,况多愁病独登台”,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美景,反思自身的疾病和孤独,这种哲思使得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3. 精湛的语言技巧:熊卓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鸥逐奔涛树里来”中的“奔涛”形容江水汹涌澎湃的景象,而“树里来”则赋予了鸥鸟以灵动的生命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观江涨咏怀》作为一首反映明代社会风貌的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