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江忽传春水涨,柴扉即傍浪花开。
帆冲急雨篱前落,鸥逐奔涛树里来。
已被风光时引眺,况多愁病独登台。
欲行何处有舟楫,迟日蘋风生野哀。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赏析时,要把握诗歌的意境、手法、风格及思想感情等。
【答案】
译文:江水涨了,拍击船舷传来春天的消息;柴门口紧靠着江边的浪花。帆篷被急雨打湿了,在篱笆门前飘落,鸥鸟追逐着奔腾的波浪,从树林里飞来。我已经多次被这迷人的春色所吸引,独自登上高楼眺望。况且又多病,更觉得孤寂难耐。想往哪里去呢?没有船只。日暮时分,野草上的苹风吹拂,带来凄凉哀婉的乡思。
注释:本诗是作者晚年退居后所作。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景之作。诗人退隐后,经常登高眺远以寄兴遣怀,此作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层次分明,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首句“拍江忽传春水涨”,描绘的是一幅江潮涌动的画面。“涨”字点明了季节,同时写出了水位的上涨。紧接着用“即傍浪花开”来形容江边的景象,浪花盛开,与岸上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一种动态美。
次句“帆冲急雨篱前落”,则是对前面江景的进一步描绘。急雨如注,而帆船依然奋力前行,仿佛要冲破一切阻碍,直挂云帆济沧海。“篱前落”一词,更是将帆船与急雨相联系,表现出了一种气势磅礴的力量感。
第三句“鸥逐奔涛树里来”,则是对前面两句景象的延伸与发展。随着帆船的离去,鸥鸟也紧随其后,它们或飞翔于树梢之间,或盘旋于江海之上,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种景象既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又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
末两句“已被风光时引眺,况多愁病独登台”,“已被风光时引眺”是对前面景象的总结。尽管已经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但诗人仍然感到孤独和寂寞。这种情感的产生与他的身体状况有关,因此他选择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远眺,以求得心灵的慰藉。
“况多愁病独登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一方面,他的身体已经不适合再进行如此剧烈的活动;另一方面,他的心灵也需要得到抚慰。然而,当他站在高楼之上,放眼望去,却只有自己的身影陪伴着他。这种场景更加深了他内心的孤独感。
尾联“欲行何处有舟楫,迟日蘋风生野哀”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惆怅。既然没有可以前往的地方,那么只好等待阳光渐渐消失,微风吹拂着草丛,发出凄凉哀婉的乡思之情。这种情感的产生,既是由于诗人身体原因,又是由于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江景、帆船、鸥鸟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通过表达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抒发了他内心的感慨与忧愁。整首诗既有生动的画面,又有深沉的情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与心灵交融的艺术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