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溪访周公美不值

晚风吹乱苇,簌簌鸣荒畴。
山月白如晓,溪云凉似秋。
蝉声在高树,水气生空舟。
问主不相见,门前闲片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烂溪访周公美不值》是明末清初诗人实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实䚮的生平:实䚮,字可南,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文人的内心世界,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 诗作风格:《烂溪访周公美不值》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的诗歌风格著称,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造诣。
  1. 作品原文
  • 晚风吹乱苇,簌簌鸣荒畴。
  • 山月白如晓,溪云凉似秋。
  • 蝉声在高树,水气生空舟。
  • 问主不相见,门前闲片鸥。
  1. 主题分析
  • 自然景观描写:诗中通过对晚风、乱苇、山月、溪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夜晚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 人物情感抒发:结尾“问主不相见,门前闲片鸥”表达了诗人对主人不见的失望与无奈,以及对生活平淡无奇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美学追求。诗中的意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使读者能够在静谧的夜晚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语言表达:诗句简洁明快,用词考究,既有北方诗歌的豪放之气,又不失江南诗的细腻婉约,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明末清初的作品,《烂溪访周公美不值》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 教育意义:诗中所蕴含的自然哲学和人生哲理,能够启迪人们对于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烂溪访周公美不值》不仅是实䚮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朴素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情怀,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