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风吹乱苇,簌簌鸣荒畴。
山月白如晓,溪云凉似秋。
蝉声在高树,水气生空舟。
问主不相见,门前闲片鸥。

烂溪访周公美不值

晚风吹乱苇,簌簌鸣荒畴。

山月白如晓,溪云凉似秋。

蝉声在高树,水气生空舟。

问主不相见,门前闲片鸥。

【注释】
①烂溪:烂溪,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黟县境内,因溪水清澈、景色秀丽而闻名。
②晚风:指傍晚时分的微风。
③苇:水边生长的一种植物,叶子扁平。
④簌簌:形容风吹过芦苇的声音,也形容草木摇动的样子。
⑤山月:指山中之月,通常是指山间皎洁明亮的月亮。
⑥溪云:溪边的云彩,通常指云雾缭绕的景象。
⑦蝉声:蝉的叫声。
⑧高树:高大的树木,通常是指远离人烟的幽静之地。
⑨空舟:空荡荡的小船,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船上所感受到的寂寞和清冷。
⑩片鸥:零星的鸥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情感的七言律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晚风吹动芦苇,月光洒满山野,溪边云彩飘渺,高树上蝉声阵阵,空舟中水汽蒙蒙,以及门前鸥鸟悠闲的景象。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晚风吹乱苇,簌簌鸣荒畴”,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晚风吹过,芦苇摇曳生姿,发出簌簌的声音,仿佛在为这宁静的田野奏出一曲优美的乐章。这里的“晚风”与“簌簌”相呼应,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观察天边的月亮和溪边的云彩,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山月白如晓,溪云凉似秋”这句更是以山间的明月和溪边的云彩作为背景,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中间四句则是对这种孤寂氛围的进一步渲染。“蝉声在高树,水气生空舟”一句中的“高树”和“空舟”都给人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仿佛是诗人独自坐在船上,听着蝉声,感受着水汽。而“问主不相见,门前闲片鸥”则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失望之情。他曾经试图寻找主人相见,却只能看到门前的一片鸥鸟在悠闲地游弋。这里的“片鸥”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晚风吹动芦苇、月光洒满山野、溪边云彩飘渺等景象,并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无奈与失望等情感。同时,诗中的“晚风”、“山月”、“溪云”、“蝉声”、“水气”等关键词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和思考角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