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渠奏绩歌

忆昔沛中云色愁,惊涛万顷随阳侯。
漂沙坼岸留孤树,风雷竞怒沧江秋。
蛟龙近郭鸬鹚喜,一望洪川暮烟紫。
郡国尺书走飞电,帝宠司空导河水。
天上秋驰元武车,遥分剑履临淮徐。
旋沈白马投玉璧,登山重启元彝书。
元彝使者授真诀,为扫徐关白浪灭。
金绳照日生荣光,独抱元圭奏芳烈。
留侯祠前烟水平,歌风台下野云晴。
中流飞挽自来去,河洛千年同颂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漕渠奏绩歌》是明代诗人贾三近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水利事业的关心和贡献精神的赞美。以下将从诗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

  1. 创作背景:《漕渠奏绩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当时国家正面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尤其是水利方面的压力较大。贾三近作为当时的一位官员,深知水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创作了这首作品,表达了他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2. 诗歌内容:诗中的“忆昔沛中云色愁”,通过描绘沛中地区的云气之愁,隐喻了当时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和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惊涛万顷随阳侯”则形象地描述了洪水肆虐的场景,展示了自然的力量与人类抗争的历史画卷。诗中的“漂沙坼岸留孤树”,“风雷竞怒沧江秋”等句子,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对抗自然力量的紧张气氛。最后,“天上秋驰元武车”,“遥分剑履临淮徐”则描绘了帝王对水利工程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积极变化,体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秩序和政治清明的状态。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漕渠奏绩歌》采用了典型的古代诗词形式,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动感和动态的历史场景。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民生活的真挚关怀。此外,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献。

《漕渠奏绩歌》不仅作为一首诗歌,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反映了古人对于水利事业的重视和贡献精神。这首诗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史学和文化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人来说,了解这首诗不仅能增加知识储备,还能深化对历史变迁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