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中竹树

常时十五二十过,手弄素月云间磨。
广寒椎碎堕蛟室,龙影歘入扶桑波。
向道仙人一桂树,秋声那得万竿多。
洞庭日本通银河,姮娥夜宴邀湘娥,曙色鸡鸣奈乐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扇中竹树》是明代解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意境高远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解缙(1369—1415),字大绅,号玄真子,江西吉水人。他是明朝初期的著名文人,以才学出众、直言进谏而闻名。
  1. 诗歌原文
    常时十五二十过,手弄素月云间磨。
    广寒椎碎堕蛟室,龙影欻入扶桑波。
    向道仙人一桂树,秋声那得万竿多。
    洞庭日本通银河,姮娥夜宴邀湘娥,曙色鸡鸣奈乐何。

  2. 诗歌鉴赏

  • 画面具象:诗句“一枝分影”表现了画中竹树的真实情况,形象地描绘了扇上竹树的细腻笔触。
  • 美学思想:杨载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欣赏,也体现了元代画家、诗人共同推崇的疏简审美时尚。
  •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化中,竹子自古以来就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高洁的品质,而在元代文人的笔下,这种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弘扬。

《扇中竹树》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而且在文化层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在文化艺术上的卓越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