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青阳公祠

维舟大江浒,西登皖城隅。
遐思浩无际,怀古在踟蹰。
桓桓青阳公,忠节溢寰区。
坚军守兹垒,七载枕戈殳。
上书久不报,援绝形势孤。
全家俱守死,取义捐厥躯。
时去事己往,令名天壤俱。
入祠拜英姿,灵爽犹俨如。
褒封显幽愤,庙食扬休都。
起敬仰馀烈,临风发长吁。
媲美巡与远,伟哉皆丈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青阳公祠》是明代诗人解缙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解缙,字献伯,号西泠,明代著名学者与诗人。他是明朝的文学家,以其才思敏捷和文辞华丽而闻名。解缙的诗作多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作品特色:解缙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格。他的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丰富,善于用词造句,能够将深刻的思想情感融入简洁的文字之中。
  1. 诗词原文与赏析
  • 诗词原文:《谒青阳公祠·维舟大江浒,西登皖城隅。遐思浩无际,怀古在踟蹰。桓桓青阳公,忠节溢寰区。坚军守兹垒,七载枕戈殳。上书久不报,援绝形势孤。全家俱守死,取义捐厥躯。时去事已往,令名天壤俱。》
  • 赏析:《谒青阳公祠》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了对一位忠诚之士的怀念之情。诗中的“青阳公”,指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青阳子明,其事迹在后世被传颂,成为了忠勇不屈的象征。解缙通过对这位忠臣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和牺牲精神的敬仰,同时也折射出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了解明代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重要文献资料。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艺术成就:《谒青阳公祠》作为解缙的代表作品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节奏感又充满力量。此外,解缙在诗中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使得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情感共鸣。
  • 社会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这首诗,后人可以了解到古代忠臣的事迹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这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解缙通过对忠臣的歌颂,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激励着后人继续为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1. 历史背景与作者心境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在这个背景下,解缙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忠诚、正义和道德的追求。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新兴势力的支持。
  • 作者心境:解缙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在表达对青阳公的怀念,更是对自己理想的抒发。他通过这样的作品,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的关切。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是解缙作品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他能够在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原因。

《谒青阳公祠》不仅是了解明代文化的窗口,也是研究历史、政治和文化的宝贵资料。通过了解这首古诗的背景、内容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人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和文化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