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龙江 其二

仲氏同我去,伯兄还帝城。
重来应有日,此别不胜情。
一一帆樯去,双双鸥鹭迎。
到家无限好,桑梓尽经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龙江 其二》是明朝解缙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作者与同去的同伴重游故乡的情景。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等,出生于江西吉水。他的生平经历了从进士到内阁首辅的转变,但最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至极刑而卒。其才高志远,却不幸遭遇政治风波,成为历史上一段佳话。
  • 创作时间: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并未明确记载,但从诗中“仲氏同我去”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作者与友人重游故乡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重逢的期待。
  1. 诗句解析
  • 第一句:描述了与故友重逢的喜悦心情。“便须烧烛供清夜,更爱联诗到暮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与故友相聚,共同探讨诗文的场景,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文学交流的乐趣。
  • 第二句: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怀念。“碧汉秋高鸣两鹤,翠涛风涌落孤松。”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碧空如洗,鹤鸣山谷,松涛阵阵,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 第三句: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几回欢会几回别,怪得诗成兴更浓。”这句诗揭示了诗人与故友多次相聚又有别离,使得诗歌创作更加兴致盎然。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解缙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 文化内涵:《发龙江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它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发龙江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文化底蕴的诗歌,它不仅是解缙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文化生活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