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怀四首 其二

鲲鹏翔万里,鹪鹩在一枝。
大小各有适,进退岂无时。
胡为徇利禄,萦萦至死悲。
荣公行带索,陶氏恒苦饥。
至性苟无累,贫贱复何辞。
归去卧山中,斯人良可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怀四首·其二》是明朝诗人杨巍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杨巍,明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推崇。他的作品以抒情、咏史和描写自然景色见长。
  • 杨巍在诗歌创作中,擅长运用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富有深意和艺术魅力。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
    鲲鹏翔万里,鹪鹩安一枝。
    大小各有适,进退岂无时。
    胡为徇利禄,萦萦至死悲。
    荣公行带索,陶氏恒苦饥。
    至性苟无累,贫贱复何辞。
    归去卧山中,斯人良可期。
  • 译文:
    大鸟翱翔万里,小鸟安享一隅。各有各的舒适之处,各自有各自的时机。何必为了追求名利,而陷入无尽的悲伤呢?荣华富贵的人,总是被权力和利益所困扰,贫困潦倒的人,则常常遭受饥饿之苦。只要心地纯正,不受任何牵绊,无论富贵或贫穷,又有何不可呢?回归山林,远离尘嚣,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人生。
  1. 写作背景
  • 此诗可能写于作者退隐后的某个时刻,通过对比鲲鹏与鹪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选择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名利和物质的追求的反思。
  1. 作品赏析
  • 杨巍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在这首诗中,他用鲲鹏和鹪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理想与现实,表达了他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 通过对“大小各有适,进退岂无时”等句子的解读,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生境遇的不同选择持有宽容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评析与研究意义
  • 在文学研究领域,探讨杨巍的诗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明代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进一步理解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社会和个人命运的看法。
  • 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层思考,对于现代读者来说,仍具有启示和教育意义。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生活压力和选择,这首诗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持自己的信念。
  • 它也提醒人们,不应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杨巍的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述怀四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哲学思考的诗歌,也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