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

此日桃花恰正开,携壶去赏且徘徊。
春风应解阿兄意,愁听哭声满路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是一首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古诗,全文如下:此日桃花恰正开,携壶去赏且徘徊。春风应解阿兄意,愁听哭声满路来。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巍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与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天气息却又略带忧伤的场景之中。同时,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
  • 译文:这个日子桃花正好盛开,带着酒壶去欣赏美景,却因路上传来哭声而感到忧愁。
  1. 作者简介
  • 杨巍:字伯谦、号梦山,明代山东海丰人。杨巍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早年曾中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后历任武进知县、兵科给事中等职。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顺利,最终因忤逆吏部而外任山西佥事。这一经历使得他对官场的黑暗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杨巍的诗作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在《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作为载体,通过描绘春日桃花盛开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诗中的“此日桃花恰正开,携壶去赏且徘徊”,以桃花作为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命的盛放和美好,但同时也暗示了生命转瞬即逝的悲哀。
  • 情感表达:诗中还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面对路上的哭声,诗人并未选择逃避或冷漠,而是试图用春风来解释阿兄(哥哥)的心情,这反映出诗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1. 文化背景与社会影响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社会状况、政治环境、文化发展等方面都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民族关系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等,都是诗人关注的重要议题。
  • 文学价值:《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不仅是杨巍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风格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戊戌三月柬从弟伯巩》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缩影。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杨巍卓越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面貌和人文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