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谁开古佛堂,青山白日塞门傍。
僧因禦敌不持戒,客为寻诗到上方。
涧水远含天色碧,春花遍发石头香。
坐谈未了西来意,下界征人报夕阳。
游双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双山寺》是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古刹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作为游客对于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感悟。以下是从几个方面对这首古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 绝顶谁开古佛堂,青山白日塞门傍。僧因禦敌不持戒,客为寻诗到上方。涧水远含天色碧,春花遍发石头香。坐谈未了西来意,下界征人报夕阳。
作品鉴赏:《游双山寺》中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绝顶谁开古佛堂”表达了诗人对寺庙历史的敬畏之情,而“青山白日塞门傍”则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画卷。诗中的“客为寻诗到上方”则透露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雅兴以及对文学的爱好。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杨巍,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是明代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丰富,曾历任多个要职,并在晚年归隐田园,过着闲适的生活。其诗作多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政治的关注。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游双山寺》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游记,更是一种情感与哲理的抒发。
《游双山寺》是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文学创作的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生活态度的平和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