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响水堡

塞水合流处,声喧十里繁。
乍闻堪动色,相对未能言。
束峡鼋鼍怒,惊涛日月翻。
只应阻边马,不得入中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响水堡》是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1. 诗歌原文
    塞水合流处,声喧十里繁。
    乍闻堪动色,相对未能言。
    束峡鼋鼍怒,惊涛日月翻。
    祗应阻边马,不得入中原。

  2. 诗歌赏析

  • 内容解读: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宁静与动荡之间对比的深刻感悟。首句“塞水合流处”描绘了一处地势险要、水流交汇的自然地理特点;“声喧十里繁”则形容此处声势浩大的声响传遍十里之远。接下来的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塞外河流的壮观景象,以及人们面对这种自然现象时的反应。“乍闻堪动色”,描述了突然听到声音时的震撼之情;“相对未能言”,则表达了面对如此壮丽景色时,人们言语表达的无能为力。最后两句,“束峡鼋鼍怒,惊涛日月翻”,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河中惊涛骇浪的景象,“祗应阻边马,不得入中原”则表达了由于自然力量的巨大,使得边疆的马匹无法通行,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对人的影响和制约。
  1. 历史背景
  • 地理位置:《过响水堡》所描写的场景位于今天的横山区响水镇所在地,该地坐落在无定河边的山坡之上,是横山的五大古堡之一。据描述,这个地区距离县城大约96里,可见其在军事上的重要性。
  • 军事功能:作为军事城堡,响水堡具有防御外敌侵袭的重要作用。历史上,响水堡等古堡在明初至明末多次被提及,它们不仅用于抵御外敌,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 历史变迁:随着历史的演变,许多古代城堡在战争中被破坏或废弃,但像响水堡这样的古城堡仍然保留下来,成为了解历史的重要见证。

《过响水堡》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感受。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战争与和平、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