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中逢立春

箫鼓迎春日,喧喧客里闻。
马消边地雪,旗暖晋山云。
隐隐川光动,微微柳色分。
田园正好去,莫待有移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路中逢立春》是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朝时期,作者杨巍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将立春这一季节的特点和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的“箫鼓迎春日”,“马消边地雪”,“旗暖晋山云”等句子,生动展现了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温暖与希望。
  2. 诗句原文
  • 萧鼓迎春日,喧喧客里闻。
  • 马消边地雪,旗暖晋山云。
  • 隐隐川光动,微微柳色分。
  • 田园正好去,莫待有移文。
  1.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艺术特色
  •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 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1. 历史影响
  • 该诗在文学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后来的诗人都受到了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被广泛传颂并受到学者们的研究和赏析。
  1. 现代价值
  • 《路中逢立春》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在当代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路中逢立春》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