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青蒿镇

野店愁过日,悠悠驿路斜。
黍禾将岁暮,窑洞几人家。
雷响千山雨,风啼独树鸦。
客心向谁好,关塞是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青蒿镇》是明代诗人杨巍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杨巍,字伯谦,嘉靖进土,曾任武进知县,后为兵科给事中,累官至吏部尚书。
  1. 诗歌原文
  • 开篇意象:《过青蒿镇》以“野店愁过日,悠悠驿路斜”开篇,描绘了旅途中的凄凉景象,传达了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绪。
  • 田园风光:接着,诗中描述了“黍禾将岁暮,窑洞几人家”,展现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受。
  • 风雨交加:诗句“雷响千山雨,风啼独树鸦”形象地刻画了风雨交加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
  • 思乡之情:结尾部分“客心向谁好,关塞是天涯”,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远方的无奈感伤。
  1. 主题思想
  • 旅途孤寂:通过对旅途中的种种细节描写,如“野店愁过日”和“悠悠驿路斜”,诗人传达了旅途中的寂寞和艰辛,展现了旅行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田园生活:诗中的“黍禾将岁暮,窑洞几人家”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眷恋。
  • 自然与人文: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如“雷响千山雨,风啼独树鸦”,诗人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1. 艺术特点
  • 语言精炼:杨巍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意象鲜明:诗歌中的意象鲜明,如“野店”、“驿路”、“雷声”、“风雨”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 情感深沉:杨巍的诗歌情感深沉,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过青蒿镇》作为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诗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审美追求,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创作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