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赠孔文谷先生二首 其二

早上万言书,曾传玉殿胪。
才非时所用,心与道相符。
注易山名卜,为农谷似愚。
不因宾帝胄,事业讵能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汾州赠孔文谷先生二首,其二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诗歌原文

  1.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2.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 荒村生断霭,寒树独闻鸡。
  4.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自归?
  5. 孤城临高阁,严城不可逾。
  6. 朔风拂征衣,飞霜入我肌。
  7. 汉文今已远,武皇胜复齐。
  8. 莫笑农家腊酒稀,丰年留客足鸡豚。
  9.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1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二、诗歌鉴赏

  1. 开篇“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描绘了一幅山中离别的场景,通过“相送”和“掩柴扉”这两个动作,传达出一种深深的不舍之情。这里的“柴扉”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门的象征,更是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
  2. 转折“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诗人通过询问“王孙”(即贵族或文人)是否要归来,巧妙地引出了主题,即对于友情的珍视和不舍。这一问,既是对友人未来归期的关心,也是对自身命运的一种寄托。
  3. 深化“荒村生断霭,寒树独闻鸡。”进一步描绘了荒村的荒凉景象,以及诗人在寒夜中的孤独感受。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哀愁与期待。
  4. 高潮“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自归?”这里,诗人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为什么朋友可以身披战甲、驰骋沙场,我却只能在这里苦苦等待他的归来?这种疑问,既是对友人的关切,也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反思。
  5. 结尾“孤城临高阁,严城不可逾。”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边疆城池的景象。然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诗人却显得无能为力,只能寄希望于友人能够突破困境,重归故土。
  6. 尾声“朔风拂征衣,飞霜入我肌。”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身着征衣、抵御寒风的情境,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紧张氛围。同时,“飞霜入我肌”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悲凉。
  7. 总结“汉文今已远,武皇胜复齐。”这里,诗人以历史兴衰为喻,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他认为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于过去,而武皇(汉武帝)那样的盛世已经难以再现。这种感慨,既体现了诗人的历史观,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8. 结尾“莫笑农家腊酒稀,丰年留客足鸡豚。”诗人用轻松的语气结束了全诗,以农家丰收宴请客人的温馨场景反衬自己内心的凄凉与失落。他希望友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困境而嫌弃农家的简陋,因为在这个特殊时期,这样的招待是难得的珍贵。
  9. 总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最后一句,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与心境。他自称“楚狂人”,意即不受世俗礼法束缚的自由灵魂;而“凤歌笑孔丘”则展现了他超脱尘世、洒脱放达的性格。这种自我调侃的口吻,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乐观,也流露出他对世事的深深无奈与感慨。
  10. 结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后一句,诗人以陶渊明《饮酒》中的诗句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他想象着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的情景,悠然自得地望向远方的山峦。这种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

三、创作背景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政治上的繁荣与安定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维的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其艺术魅力。

《汾州赠孔文谷先生二首》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王维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维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