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塞行将遍,三秋岁欲残。
故乡归未得,客抱向谁宽。
云送台山暝,风吹关树寒。
干戈正扰攘,何处可凭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九塞行将遍,三秋岁欲残。
故乡归未得,客抱向谁宽。
云送台山暝,风吹关树寒。
干戈正扰攘,何处可凭栏。
《雁门九日无兴登高作诗二首 其一》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秋色和感受到的凄凉之情。全诗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在战乱中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之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壮心不已的感慨。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共分为四句,每句均为七个字,采用仄韵格(平仄声调)写成。第一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了边塞的严寒景象,北方的寒风席卷大地,白草被连根拔起,胡天的八月就下起了飘飞的大雪。第二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则是用春天的景色反衬边塞的荒凉。突然之间,一夜春风带来了温暖,使得千树万树的雪花纷纷绽放。第三联“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进一步描绘了边塞寒冷的夜晚,雪花散落到珠帘上,使罗幕变得湿润,而狐皮制成的裘衣也无法抵御严寒,锦制的被子也变得薄弱。最后两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与“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分别描写了边疆战场上的角声回荡在秋天的天空中,以及战士们面对艰难困境时仍坚持战斗的场景。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壮阔而又凄凉的战争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