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行 其二

南望蜻蛉道,西眺渠滥川。
石子何磊磊,水流何煎煎。
山川隔宇县,仰视空云烟。
鸿飞远不到,书迹何由传。
愁来坐自叹,气结不能言。
愿假黄鹄羽,轻举随风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离思行 其二》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一首悼念亡妻韦丛的作品。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通过对山川、水流、鸿雁等自然界景象的描述,巧妙地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情。下面将围绕诗歌原文进行深入探讨:

  1. 诗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月溪,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天文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政治生涯中屡遭贬谪,后官至翰林院学士,但因得罪宦官刘瑾而遭流放云南永昌卫,终死于途中。
  • 创作缘由:杨慎晚年追忆往事,写下了《离思五首》,其中包括《离思行 其二》。此诗作可能是诗人在某种情感触发下,怀念妻子韦丛,表达对她的深切怀念之情。
  1. 诗歌原文
  • 诗句原文:南望蜻蛉道,西眺渠滥川。石子何磊磊,水流何煎煎。山川隔宇县,仰视空云烟。鸿飞远不到,书迹何由传。愁来坐自叹,气结不能言。愿假黄鹄羽,轻举随风旋。
  • 诗句注释:南望蜻蛉道,西眺渠滥川。南望指的是向南眺望,蜻蛉道可能是指地名或山名。西眺渠滥川则是指向西眺望河流。石子何磊磊,水流何煎煎,形容河水湍急,石头众多。山川隔宇县,指山川隔断了与妻子的距离,仰视空云烟,形容天空中只有飘渺的云烟。鸿飞远不到,指鸿雁难以飞翔到远方的妻子身边。书迹何由传,指书信无法传达到远方的妻子手中。愁来坐自叹,形容心中充满了愁绪,无法自抑。气结不能言,形容内心的痛苦到了极点,无法言语表达。愿假黄鹄羽,轻举随风旋,表达了一种渴望像黄鹄那样自由飞翔的愿望。
  1. 诗歌鉴赏
  • 比兴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兴手法,即借助于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山水、石子和河水等自然景观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客观存在,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和象征。
  • 忠贞怀念之情: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山水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无尽的思念和忠贞不渝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内心的忧愁、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两句“愿假黄鹄羽,轻举随风旋”,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
  1. 文化意蕴
  • 夫妻情感: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传统夫妻关系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妻子的思念,展示了中国传统婚姻中的忠诚与牺牲精神。
  • 自然意象: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丰富多样,从山川到水流,再到鸟雀飞翔,这些自然元素在诗中起到了重要的意象载体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1. 社会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杨慎的代表作之一,《离思行 其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杨慎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 历史影响:这首诗作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的重要依据。

《离思行 其二》不仅是杨慎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