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一日前客再次童太常韵

座拥红炉雪未消,清卿诗就倡诸寮。
狂吟笔讶长虹短,剧饮杯嫌太白么。
六出花明天作月,九华灯迥夜如朝。
酒阑客散长安道,万井瑶光映玉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元后一日前客再次童太常韵’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上元夜忆三兄》。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上元之夜怀念三个哥哥的情景。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诗圣”。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歌颂自然景色之美,表现隐逸生活之趣。他的诗歌多反映被压抑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既有个人遭际之感,也有时代兴亡之叹,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2. 诗词原文

上元后一日前客再次童太常韵
长安城里花如雪,卢家门前柳似烟。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 诗词解析

  • 长安与江南:长安城是当时的都城,代表了繁华与热闹;而江南则代表着静谧与美丽。这里的对比,不仅反映了地域的差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不同生活环境的向往。
  • 春意盎然:诗中通过春日江水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 思乡之情:“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江水比作蓝色,生动地描绘出了江水碧绿如蓝的美丽画面,使人仿佛能够闻到江面上的气息,感受到江水的清凉。而“能不忆江南?”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与江南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环境的向往。同时,通过春天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