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

礼年登七合投簪,况复衰颜病已侵。
再疏陈情归待报,九重恩命愧难任。
崇阶进蹑尚书履,厚蓄何须季子金。
林下清风贫亦乐,不忘忧国老臣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是明代诗人杨守阯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表达了诗人在年迈体衰时,面对朝廷的恩命而感到惭愧和无奈的心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杨守阯,字维立,号碧川,是明朝浙江鄞县人。他与兄长杨守陈一样,都以学识渊博而著称。杨守阯在科举考试中成化十四年进士,随后担任编修、南京侍读等职。他的文学造诣深厚,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著作传世。
  2. 诗歌原文:礼年登七合投簪,况复衰颜病已侵。 再疏陈情归待报,九重恩命愧难任。 崇阶进蹑尚书履,厚蓄何须季子金。 林下清风贫亦乐,不忘忧国老臣心。
  3. 作品赏析:《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是杨守阯晚年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文人面对国家重托时的复杂心理。诗中“礼年登七合投簪”描绘了他年岁增长,头发花白,但仍坚持为官的形象;“再疏陈情归待报”透露出他在多次上疏后,依然希望有机会再次为国家效力的愿望。然而,“九重恩命愧难任”则表明了他对于被朝廷提拔感到愧疚,难以胜任这一职位的沉重心情。最后两句“崇阶进蹑尚书履”和“林下清风贫亦乐”体现了他虽然身处高位,内心却保持着一份恬淡和满足,不追求富贵,但乐于清静。
  4. 写作背景:《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创作于杨守阯年迈体衰之时,可能是在退休后的某一时刻所作。此诗可能是他在接到皇帝的诏书后所作回应,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内心的矛盾。
  5. 历史意义:杨守阯作为明朝的官员,其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人心态。通过这首作品,可以窥见他对国家忠诚的态度以及他对政治现实的深刻理解。

《诏晋升吏部尚书致仕》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杨守阯一生政治理想和情感世界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及心态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