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
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
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
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
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
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
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拜湖后张四舅墓》是明代诗人杨守阯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四舅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杨守阯,字维立,号碧川,明朝浙江鄞县人。他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后掌翰林院。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
创作背景:《拜湖后张四舅墓》的创作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该诗可能是在一次前往张四舅墓的途中或归途中所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思,以及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诗歌原文:
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
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
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
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诗歌赏析:
《拜湖后张四舅墓》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明代文人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观念,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友情等方面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