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
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
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
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这首诗的原文是:“拜湖后张四舅墓,湖,即指太湖。湖,古称震泽或太湖,在今江苏苏州一带。后,指苏州城东南的灵岩山。张四舅,即张祜,唐代诗人,以《灵雨》诗著名:灵雨洒我屋,灵雨洒我书。张祜,字文房,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湖后山前度石桥,斧堂三尺众峰朝。行经雾霭迷榛莽,拜起岚光动树标。假馆曾闻庭下训,知音先识爨中焦。今朝一掬羊昙泪,洒向东风湿柳条。

注释:

  1. 湖后山前度石桥:太湖之滨有一座石桥,位于苏州城东南的灵岩山上。
  2. 斧堂三尺众峰朝:形容石桥虽小但坚固,山峰环绕。
  3. 行经雾霭迷榛莽:经过时,云雾弥漫,树木丛生,难以辨认道路。
  4. 拜起岚光动树标:拜祭之时,山风拂动树枝,犹如山中的神灵在迎接。
  5. 假馆曾闻庭下训:曾经在寺庙中听闻过教诲。
  6. 知音先识爨中焦:与知己相逢,如同在火中遇见炭一样珍贵。
  7. 今朝一掬羊昙泪:今天流下了如羊昙一样的悲伤泪水。羊昙,晋朝文学家、音乐家羊衜,善弹琴,因丧母而悲痛欲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灵岩山拜祭张四舅墓的情景。首句“湖后山前度石桥”描绘了墓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第二句“斧堂三尺众峰朝”形象地描绘了墓地周围的群山环绕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怀念之情。第三句“行经雾霭迷榛莽”描述了经过墓地时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内心的悲凉之感。最后两句“假馆曾闻庭下训”和“知音先识爨中焦”,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教诲的感激之情以及与逝者之间的深厚友谊。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墓地周围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