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班列晓钟初,拜进缃编上玉除。
禹贡九州经制法,周官六典太平书。
重瞳日月垂明鉴,三殿云霞映卷舒。
文武宪章应有在,致君尧舜复何如。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范仲淹。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紫宸班列晓钟初,拜进缃编上玉除。
禹贡九州经制法,周官六典太平书。
重瞳日月垂明鉴,三殿云霞映卷舒。
文武宪章应有在,致君尧舜复何如。
1. 诗句解读与译文
- 紫宸班列晓钟初:紫宸殿中排成行列的官员们正在听早晨的钟声。紫宸是皇帝办公的地方,这里描述的是朝会开始时的场面。
- 拜进缃编上玉除:我恭敬地将书籍呈献给皇帝。缃编指的是黄色的竹简,古代用于书写,这里指代书籍或奏疏。
- 禹贡九州经制法:引用了《左传·哀公十四年》中的“禹贡九州”,意指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的“经制法”可能是指对国家治理的制度和方法。
- 周官六典太平书:“周官”可能指的是古代官职的名称,如《周官》是古代的官职名称,而“六典”可能是某种规章制度或管理方法,“太平书”则可能是一种关于国家治理的书籍。
- 重瞳日月垂明鉴:这里使用了比喻,可能是指皇帝拥有双重的眼睛(象征英明),能够洞察一切。
- 三殿云霞映卷舒:描述了皇宫建筑宏伟壮丽的景象,如同云霞一般美丽。
- 文武宪章应有在:这里提到文治武功的重要性,强调国家的繁荣需要文武双全的人才。
- 致君尧舜复何如:询问如果能够实现像尧帝和舜帝那样的贤明治理,国家将会是怎样的情况。
2.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他通过描绘紫宸殿的朝会场景、皇帝的权威以及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对于政治清明、国家繁荣的期望。同时,他也提出了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理想的疑问,反映出他对现实政治状况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宏大,既有对历史的借鉴,又有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