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 其二

岱宗秋卧夜床清,万籁无声片月明。
何事仙人骑白鹿,碧霞洞口漫吹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岳其二》是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景、抒情归途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国、时势的感怀和无限悲痛之情。以下是从不同方面对这首诗进行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陈与义(约1179年—约1243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洛阳(今河南省)人。他是宋朝著名的诗人,其创作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诗歌、散文等。陈与义在南宋时期活跃于诗坛,以写景抒情见长,尤其擅长七言律诗。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内容解析
  • 诗中意象:“踏碎芙蓉万壑秋”“斗联西北天枢近”“海坼东南地轴浮”等句子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上俯瞰远方的景象,用“芙蓉”、“秋”、“天枢”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壮丽景色。
  • 抒情表达:诗句中的“凉影月窥云外榻”,“寒声风满雁边楼”等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清凉和孤寂,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感受和内心情感的投射。
  1. 艺术特色
  • 形式结构:《登岳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诗,严格遵循平仄韵律的规则,使得整首诗的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 意象运用:在这首作品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如“芙蓉”象征着美丽而易逝的青春,“秋”则代表了萧瑟和成熟,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富有层次感的艺术世界。

《登岳其二》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反映了陈与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同时也展示了宋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