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进春次王汝温韵

唱彻鸡人进土牛,司仪双引殿东头。
扇开雉尾聆天语,帘卷虾须觐帝旒。
地脉暖融春意动,日华辉映晓寒收。
皇恩浩荡先畿甸,次第和风遍九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京兆进春次王汝温韵》是明代诗人杨旦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杨旦,字晋叔,号偶庵,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弘治中进士,曾任太常卿,以忤刘瑾左迁知温州府,后因治绩显著升任浙江提学副使,再升至户部尚书。在嘉靖初年,他迁至南京吏部尚书,后因事致仕。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
    唱彻鸡人进土牛,司仪双引殿东头。
    扇开雉尾聆天语,帘捲虾须觐帝旒。
    地脉暖融春意动,日华辉映晓寒收。
    皇恩浩荡先畿甸,次第和风遍九州。

  • 翻译
    唱彻鸡鸣报晓时,金牛进入殿东头。
    打开装饰着雉尾的屏风,聆听天上的教诲,
    卷起帘子看见皇帝的身影,
    春天的气息温暖大地,阳光照耀着清晨的寒气消散。
    皇恩浩荡遍及京城周围,春风拂过大地,吹遍了每一个角落。

  1. 作品赏析
  • 主题与内容:《京兆进春次王汝温韵》描绘了一幅宫廷早朝的景象,诗中的“司仪”象征朝廷的官员们,而“皇恩浩荡”、“先畿甸”则传达出对国家治理的赞扬和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扇开雉尾的比喻、听天语的描写,以及日华辉映的意象,展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皇恩的感恩,以及对和谐太平社会的向往。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上,更贯穿于整首诗的构思和表达之中。
  1. 创作背景:根据现有信息,杨旦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可能与他的官职经历有关。作为一名曾因直言不讳而被贬的官员,他在晚年得以重返官场并担任高官,其创作这首《京兆进春次王汝温韵》可能是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用以表达他的政治理念和对国家治理的赞誉。

《京兆进春次王汝温韵》是杨旦在明朝晚期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厚政治寓意的诗歌。通过对宫廷早朝场景的生动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赞美,以及对和谐太平社会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