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归寄谢友人

宾主相忘礼数宽,沈沈清夜漏初残。
纱窗风细银屏冷,锦瑟声微玉指寒。
囊底无金堪买笑,樽中多酒且追欢。
归来剩有怀人句,倚遍西楼十二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宴归寄谢友人》—— 杨旦的诗情画意

杨旦,字晋叔,号偶庵,是明朝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夜宴归寄谢友人》便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杨旦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诗的开篇“宾主相忘礼数宽”,描绘了宴会中宾主之间的无拘无束和轻松气氛。宾客之间忘却了身份与礼仪的限制,只在乎眼前的欢聚。这种豁达的情感在晚唐诗歌中颇为常见,而杨旦在此用“沈沈清夜漏初残”来渲染氛围,将时间拉回到一个静谧的夜晚,为整首诗增添了一层神秘与宁静。

“纱窗风细银屏冷,锦瑟声微玉指寒”,这一句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孤寂的美。纱窗下,轻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而玉指在锦瑟上的触碰,更显得指尖冰凉,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寂寞与等待。

“囊底无金堪买笑,樽中多酒且追欢”,这里杨旦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虽然囊中羞涩,却仍然能够享受当下的快乐。他的诗句透露出一种超脱物质束缚的洒脱精神。

最后一句“归来剩有怀人句,倚遍西楼十二栏”,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独自一人在西楼栏杆上徘徊,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是一种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夜宴归寄谢友人》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像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精神世界。杨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学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