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卿读书僧舍次韵

习静耽幽僻,门无五尺童。
援琴弹古调,挥扇引清风。
江柳摇村绿,山花倚槛红。
谈经应坐久,不觉月生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准卿读书僧舍次韵》是明代诗人杨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的僧舍中读书、弹琴、引风的情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杨旦(生卒年不详)字晋叔,号偶庵,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杨荣曾孙,弘治年间进士。历任太常卿、浙江提学副使等职。嘉靖初年,升任南京吏部尚书,后致仕。
  • 成就:他的事迹被记载于《明史》卷一百四十八杨荣传中。此外,他还著有《偶庵文集》十卷,其中词附于《偶庵词》。赵尊岳整理并辑入了《明词汇刊》,收录了杨旦的词作九首。
  1. 诗歌原文
  • 习静耽幽僻,门无五尺童。
  • 援琴弹古调,挥扇引清风。
  • 江柳摇村绿,山花倚槛红。
  • 谈经应坐久,不觉月生东。
  1. 诗歌鉴赏
  • 意境:这首诗通过描写读书僧舍中的自然景观与生活细节,展现了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中的“江柳摇村绿”、“山花倚槛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山林的生机盎然和美丽景色。
  • 技巧:整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比与衬托的手法,如“门无五尺童”与“援琴弹古调”、“挥扇引清风”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1. 历史影响
  • 《准卿读书僧舍次韵》不仅是杨旦个人文学创作的一部分,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捕捉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明代文化中的某种精神追求和文化倾向。
  1. 文化价值
  • 审美情趣:该诗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的审美追求,体现了古人对和谐自然的向往。
  • 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读书僧舍生活的描写,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谈经应坐久,不觉月生东”表达了对知识与真理探索的执着,以及对宇宙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

《准卿读书僧舍次韵》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而且作为明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也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