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善寺废址

千峰矗矗海门扃,几度潮回梦里听。
画壁已随僧腊尽,彩幡犹绕佛灯青。
空墙无恙龙梢合,危磴长留虎迹腥。
蛤蜊香残璎珞折,紫檀金粟总冥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兴善寺废址》是明代杨承鲲创作的一首诗

杨承鲲,字伯翼,号桓溪,国子生,为杨美益之子。他少有异质,嗜书,尤喜读书班、马二史,工于诗,善法书,萧疏似晋人。他的诗歌多与宁波名胜相关,且在鄞江留下了不少诗作。其中《兴善寺废址》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家乡美景的眷恋。

杨承鲲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兴善寺旧址的美好回忆,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个人情感状态。诗中描绘了寺庙的衰败景象,同时寄托了他对该地历史记忆的怀念。通过对寺庙壁画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过去宗教活动的繁华场景,而画壁随僧腊尽、佛灯青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空墙无恙龙梢合、危磴长留虎迹腥等句则透露出古迹虽存但已不再当年的盛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