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绝江心寺,江空塔影长。
潮痕剥断石,海气湿危廊。
僧老秋无寐,雕寒翅有霜。
英雄馀涕泗,风雨吊残阳。
寄题江心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江心寺》是明代杨承鲲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寄题江心寺》的创作背景与杨承鲲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杨承鲲是杨美益之子,与宁波著名的西杨同宗。他自幼酷爱读书,尤其喜爱班固、司马迁等人的史籍,并擅长诗词和书法。杨承鲲的性格开朗而疏旷,喜欢游览名胜古迹。他曾夜半过访送骨岩,被那里的雾气和林深所吸引。这种丰富的游历经验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歌原文:诗中“胜绝江心寺,江空塔影长。潮痕剥断石,海气湿危廊。僧老秋无寐,雕寒翅有霜。”这些诗句描绘了江心寺的壮丽景色和僧人的清苦生活。诗人通过对寺院、塔影、潮汐、海气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僧人生活的同情。
文学价值与影响:《寄题江心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作为明代文人杨承鲲的作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给后世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寄题江心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艺术美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寄题江心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