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柳溪诗

公庭宴坐无俗情,杨柳荫门春水生。
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
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
当今论治用材杰,归来未许陶渊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公柳溪诗》是明代诗人杨彝的作品,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意蕴,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情怀。《刘公柳溪诗》原文如下:

公庭宴坐无俗情,杨柳荫门春水生。  
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  
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  
当今论治用材杰,归来未许陶渊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特别是“绿阴满地”与“春水生”的描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诗人以“飞絮扑帘”比喻雪花的声音,增添了几分幽静和浪漫的氛围。此外,“解鞍树下”、“流杯石上”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幅闲适的画卷,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雅集生活方式的追忆。

在文学赏析方面,杨彝此诗采用了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例如,“绿阴满地惜春晚”一句,既展现了柳树的生命力,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哀愁。而“解鞍树下看洗马”,则通过对比古代帝王与平民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超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羡慕。整体而言,杨彝的这首《刘公柳溪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刘公柳溪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从而更加珍惜自然之美和人类精神家园的和谐共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