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庭宴坐无俗情,杨柳荫门春水生。
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
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
当今论治用材杰,归来未许陶渊明。

诗句原文:

公庭宴坐无俗情,杨柳荫门春水生。

绿阴满地惜春晚,飞絮扑帘疑雪声。

解鞍树下看洗马,流杯石上听啼莺。

当今论治用材杰,归来未许陶渊明。

翻译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天景色,诗人在公堂中宴享无事,享受着杨柳的阴凉和门前春水的喜悦。随着春天的流逝,柳絮飘散如雪,给人们带来一丝寒冷之感。诗人放下马鞍,来到树下欣赏洗马的场景,同时在流杯石上聆听鸟儿的啼鸣,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然而,面对当前国家治理需要杰出人才的现实,诗人却无法像陶渊明那样回归田园生活。通过这首诗,杨彝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未能实现归隐理想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解释:

  1. 刘公:可能是作者自指或指某一历史人物,文中以人名出现,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的尊称。
  2. 柳溪:地名,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借用柳树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3. 无俗情:表示没有官场上的繁文缛节和世俗的烦恼。
  4. 杨柳荫门:杨柳树为庭院提供了阴凉,增添了一份舒适感。
  5. 春水生:春天的水波涌动,象征着生机勃勃和活力。
  6. 绿阴:浓密的绿色树叶形成的阴凉处。
  7. 飞絮:柳絮随风飘扬,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8. 流杯石:古代的一种饮酒器具,放置在石头上用于饮酒赏景。
  9. 陶渊明:一位著名的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被后人誉为“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诗歌背景:
《刘公柳溪诗》创作于明代末年,杨彝是当时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生活态度。杨彝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之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在这首诗中,杨彝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名家点评:
《刘公柳溪诗》作为杨彝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邃的艺术造诣。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其中对春天景色的描述,既细腻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柳溪之中,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此外,杨彝的诗歌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本质的思考和对自然保护的关注。因此,可以说《刘公柳溪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也是一本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