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禅子下蓬莱,携得仙人竹杖来。
瘦节只疑同鹤骨,虚心犹恐是龙胎。
衰年正赖扶持力,异日须知变化材。
不怕石头溪路滑,月明随意步苍苔。
谢斗南禅师惠竹杖
扶桑禅子下蓬莱,携得仙人竹杖来。
瘦节只疑同鹤骨,虚心犹恐是龙胎。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对禅宗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修行的坚定信念。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赞美了禅子的智慧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注释:扶桑禅子指的是禅宗修行者,他们来自遥远的东方扶桑国(即日本),来到蓬莱,也就是中国的仙境。携带着仙人般的竹杖,象征着他们的智慧和修为。
“瘦节”比喻竹子的干枝,“鹤骨”形容竹子的形态,“龙胎”则暗指竹子的内部结构,都是竹子本身的特性,而竹杖则是竹子经过加工后的工具。
“衰年正赖扶持力”意味着人生在中年时期需要依靠扶持,这里的“扶持力”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是修行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异日须知变化材”意味着未来的修行之路充满了变化和机遇,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
“不怕石头溪路滑”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害怕或者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面对,就像走在石头铺成的溪路上,虽然路面不平,但仍然可以前行。
“月明随意步苍苔”意味着在明亮的月光下,可以在青苔覆盖的小路上漫步,这是一种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的形象,传达了作者对禅宗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态度。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