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之东小山麓,旧有高人读书屋。
绕屋森森松作林,松阴行吟松下读。
平生读彻书五车,鹿鸣宴饯来京华。
御前奏对三千字,五彩椽笔登銮坡。
兰台石渠富纂述,献赋陈诗诵功德。
日给珍羞饱大官,宫锦无时出褒锡。
黑发去乡今二毛,近侍光华更四朝。
人生倦勤思暂逸,小山南望心摇摇。
鹏搏九万六月息,丹桂花香别京国。
旧屋还归小山下,邺侯多书仍满架。
门前冠盖来纷纷,少日同学何人存。
青松拂云尽成盖,慈竹青青蕃子孙。
邻叟时过话耕稼,亦有诜诜执经者。
红笺锦轴金绣段,更觉文章动高价。
老夫垂白念乡关,早晚天恩应赐闲。
长风万里溯玉峡,舣棹文江访小山。
小山书屋
介绍
《小山书屋》是明代杨士奇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描绘了文江之东一个高人读书的小山麓景象。
杨士奇(1365—1444),字寓,号东里,是明朝江西泰和人。早年家境贫寒,却以自学成才,授徒自给。他在诗歌中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热爱,其作品《小山书屋》即是其中佳作之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小山麓上读书人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状态,还透露出诗人本人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古代文化传承的尊重。
诗的前半部分“文江之东小山麓,旧有高人读书屋”描绘了小山麓的地理位置及其人文环境。这种环境为读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体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的高度重视。接着,诗人用细腻的语言描述读书人的生活环境,“绕屋森森松作林,松阴行吟松下读”,通过松树和读书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学习氛围。
诗歌中的“平生读彻书五车,鹿鸣宴饯来京华”、“御前奏对三千字,五彩椽笔登銮坡”等句子,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学识和辉煌的政绩。这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成就,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在“兰台石渠富纂述,献赋陈诗诵功德”一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学者工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与道德的尊崇。
诗歌末尾的“早晚天恩应赐闲,长风万里溯玉峡”等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这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性情,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的心态。此外,“邺侯多书仍满架”一句,暗示了小山书屋不仅是读书人的居所,也是书籍和知识的重要载体。
《小山书屋》是杨士奇对自己一生学术生涯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的一种赞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小山村的描写,更是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映。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成就,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小山书屋》不仅是杨士奇个人学术生涯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思想价值,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