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襄阳王时中知县

铜章仍出宰,金阙已知名。
归治中牟县,重经故郢城。
轻霞江树晓,疏雨汉皋晴。
还忆沧浪曲,清泠好濯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襄阳王时中知县》是明代诗人杨士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铜章仍出宰,金阙已知名。归治中牟县,重经故郢城。轻霞江树晓,疏雨汉皋晴。还忆沧浪曲,清泠好濯缨。

  2. 诗歌背景

  • 杨士奇(1357年6月5日—1446年8月29日),初名朝用,字维吉,号东里,浙江丽水人。他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官员和文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正直的政治品格著称。杨士奇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乡野的变化,但他始终未忘忧国忧民的情怀,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中《送襄阳王时中知县》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解析
  • 铜章仍出宰:铜章象征着官职和权力,表明诗人虽已身居高位却不忘初心,仍然保持着为民服务的初心。
  • 金阙已知名:金阙通常指宫廷或朝廷,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朝廷中已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声望。
  • 归治中牟县:中牟是古代地名,位于河南中部,诗人回到家乡治理地方,体现了他关心民生、热爱故乡的一面。
  • 重经故郢城:郢城即今湖北荆州古城,诗人再次经过这里,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溯。
  • 轻霞江树晓,疏雨汉皋晴:这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轻霞映照江面,晨光洒在树木上;细雨洗净了汉皋城,晴朗的天空下,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明朗起来。
  • 还忆沧浪曲,清泠好濯缨:沧浪是指大河,这里的沧浪曲可能是诗人小时候听过的歌谣,而清泠则形容水质清澈见底,濯缨指的是洗帽子,这里可能比喻诗人渴望回归简朴的生活,享受清静的自然。
  1. 主题思想
  • 《送襄阳王时中知县》不仅仅是送别之作,更通过送别这一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思考和对于平民百姓的关怀。诗人在诗中展现了一种理想的政治境界——官员应当保持谦逊,关注民生,为百姓着想。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也体现了杨士奇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景物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轻霞”、“疏雨”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色彩,也加深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韵律和谐:五言律诗的格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送襄阳王时中知县》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杨士奇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独特见解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