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通政雪霁草堂

轻风解寒冱,初日丽丘林。
檐际泻悬溜,窗中见遥岑。
清和荡淑气,浩畅发冲襟。
馀色皎如玉,吾将比素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樊通政雪霁草堂是明代诗人杨士奇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樊通政雪霁草堂》中,杨士奇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杨士奇是明代的一位重要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多以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为主。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季节或情境下所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首句“轻风解寒冱”,表达了春风带来温暖,驱散了寒冷的意境。接着“初日丽丘林”则描绘了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山林的美丽画面。“檐际泻悬溜”,“窗中见遥岑”两句,则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雨后清晨的清新景象。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通过“轻风”、“初日”、“檐际”、“窗中”等具体形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场景。这种使用具象元素进行抽象表达的技巧,使得整首诗不仅生动,而且充满了诗意。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了一种超脱物外的闲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樊通政雪霁草堂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个情感与思想交织的载体。它展示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通过阅读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情感,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