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饮酒二十首 其十八

少小味义根,探珠云可得。
岁月难把玩,冉冉向不惑。
坠绪既微茫,贤关屡开塞。
一室且芜秽,况乃活邦国。
逝将耕守田,稼穑在玄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组诗作,创作于元祐七年(1092年)七月,此时苏轼正在淮南东路担任兵马钤辖知扬州事的职务上。下面将深入探讨这一组诗作:

  1. 作者简介
  • 苏轼,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以其博学多才和锐意创新而著称。他的诗歌作品风格多样,以豪放派为主,同时兼具婉约派的特色。
  1. 创作背景
  • 此诗作的创作时间与地点均具有特殊意义。诗中“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政治抱负和理想状态。在任扬州期间,苏轼面对政治上的复杂局势和个人情感的矛盾纠葛,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1. 诗词原文
  • 我口同斯味,易牙乃先得。安得鲁中叟,解我心中惑。人道未能尽,吾责安可塞。不有君子人,何能以为国。
  • 有酒且复饮,既醉言亦默。
  1. 主题思想
  •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通过对比“易牙”和“鲁中叟”,寓意着追求理想的艰难与实现理想的可能。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现实挑战的认识和接受。
  1. 艺术特色
  • 诗作采用了直白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通过对古代贤人形象的引用和对比,展现了苏轼对于个人责任和社会担当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八》不仅是苏轼文学创作中的佳作,更是其人生哲学和历史观念的重要体现。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家的才华,更揭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