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饮酒二十首 其十九

我友两三人,夭枉皆未仕。
覃思颇追古,苦节洵求已。
彼贻君房言,我怀贡公耻。
何知弹指间,相率赴蒿里。
使我为涂人,学问失纲纪。
老骥疲欲休,脩畛浩无止。
俯仰百虑煎,耿耿或可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赵秉文的《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九》是一首表达对陶渊明志向的赞赏和对其晚年归隐生活的感慨的古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析:

  1. 诗人简介
  • 赵秉文: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自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历任平定州刺史等职,累拜礼部尚书,后改翰林学士,为五朝重臣。他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尤善写自然景物,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他以其高尚的人格、清新的田园诗而著称,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冠”。陶渊明的作品中流露出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然生活的态度,他的《饮酒》二十首中,多表达了这种情感。
  1. 诗歌原文
    昔我平生友,峨冠及偕仕。
    居官不避事,力学固为已。
    非无济时策,垄断亦云耻。
    行年未六十,赍志没蒿里。
    蹇予随朝班,星霜几四纪。
    譬如远寻客,日暮行所止。
    养志归田庐,晚节犹可恃。

  2. 诗歌鉴赏

  • 友情与仕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深厚友情,同时也反映出陶渊明选择隐居不为官的现实态度。在古代社会中,士人往往面临着出仕与归隐的选择,而陶渊明选择了后者,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逃避政治的手段。
  • 坚持原则:“非无济时策,垄断亦云耻”反映了陶渊明虽然有能力参与政治,但他更看重个人的清高和操守。他不愿意为了权势而违背自己的原则,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值得尊敬。
  • 岁月与志向:“行年未六十,赍志没蒿里”表达了陶渊明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去世的事实。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个人理想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珍视。
  • 晚年归隐:“养志归田庐,晚节犹可恃”则描绘了陶渊明退休后的生活状态,他选择回到乡村享受自然的美景和平静的生活,体现了他晚年的心态和生活态度。

赵秉文的《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九》不仅是对陶渊明的诗歌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士人精神的一种赞颂。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