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示彦舟

吴趋今古道,江上往来舟。
泊处皆如昨,余心那不愁。
云山瞻北极,烽火戒南州。
与子观垂钓,临渊亦有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泊示彦舟》是明朝黄淳耀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黄淳耀,字蕴生,号东林逸士,明苏州府嘉定人。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1. 诗词原文
    吴趋今古道,江上往来舟。
    泊处皆如昨,余心那不愁。
    云山瞻北极,烽火戒南州。
    与子观垂钓,临渊亦有谋。

  2. 诗词解析

  • 首句“吴趋今古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注。吴趋指的是古代的吴国,今古道则暗示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 第二句“江上往来舟”: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江上景象,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象征着社会的动态和发展。

  • 第三句“泊处皆如昨”:这里的泊处指的是诗人停船的地方,而“如昨”则表示这些地方在过去已经存在,而现在依然如此。这种对比强调了时间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变化的思考和感慨。

  • 第四句“余心那不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虽然表面看起来一切都在继续,但诗人内心却感到忧愁和不安。这种情绪可能源于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担忧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最后两句“云山瞻北极,烽火戒南州”:这里的北极和南州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可能是诗人对国家地理方位的比喻。瞻望云山可以联想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烽火则是战争的象征,警戒南州意味着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 末句“与子观垂钓,临渊亦有谋”:这里提到了与子共观垂钓,临渊亦有谋,表明诗歌中的活动不仅是放松身心的方式,更是深入思考和规划未来的机会。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意境深远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简练,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但却能深入人心,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晚泊示彦舟》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交流。通过阅读和理解这首诗,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背景,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