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翁来栗里,鸥鸟识斜川。
丈室饶容膝,低垣甫及肩。
无文仍学豹,有口不言钱。
严郑知吾意,相思坐隔年。
得郑超宗严式如寄怀诗次韵二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郑超宗严式如寄怀诗次韵二首其一》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在《得郑超宗严式如寄怀诗次韵二首其一》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江南水乡风景,同时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江村入夏多雷雨”为开篇,描绘了江南夏日特有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调。随后,诗人又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江南水乡的风光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竹深树宻虫鸣处”一句尤为传神。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环境,更通过虫鸣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在整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与感染力。例如,“一径入江村”“小桥冲雨过”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在雨中的情境,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体现了他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同时,“竹深树宻虫鸣处”一句,则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竹树以人的情感,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得郑超宗严式如寄怀诗次韵二首其一》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一种人生感悟,即人生如同一场旅行,需要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韧与乐观的态度。
《得郑超宗严式如寄怀诗次韵二首其一》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性与思想深度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表达方式,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