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杂兴 其二

休夸红紫斗芳菲,开到荼蘼春已非。
耻逐游蜂与舞蝶,别寻一径绿阴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村居杂兴 其二”并非出自王禹偁之手,而是明朝黄翼圣的诗作。这首诗是《村居杂兴二首》中的第二首,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黄翼圣在明代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村居杂兴·其二》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据《明史·文苑传》,黄翼圣曾担任过监察御史等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可能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同时,作为一位官员,他有机会接触到民间生活,这也可能是他能够写出如此生动、质朴的乡村题材诗歌的原因之一。

  2. 诗歌原文与鉴赏:这首诗的原文如下:“稍似朱衣巷,儿童问礼诗。一村垂大带,十里望丹旗。小榜依蛮市,枯杨引水祠。树皮如藓石,老尽寄生枝。”通过这些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例如,“一村垂大带”描绘了农民们穿着整齐的衣着,“十里望丹旗”则反映了节日庆典的氛围。

  3. 文学影响:黄翼圣的《村居杂兴·其二》在文学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它不仅是研究明代乡村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也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农村生活,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4. 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黄翼圣通过《村居杂兴·其二》所传达出的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仍然具有启发意义。这种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黄翼圣的《村居杂兴·其二》不仅展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感受,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学习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