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宿草堂寺

最爱临江寺,残春始一行。
落花随水汲,乱竹过墙生。
雨带新泉响,灯摇古院清。
如何听钟后,犹有未销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夜宿草堂寺》是明代诗人黄翼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信息
  • 黄翼圣,字子羽,号莲蕊居士,是明苏州府太仓人,崇祯中辟为新都知县,升安吉知州。黄翼圣的生平和创作生涯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古典文化的热情。
  1. 诗歌原文
    最爱临江寺,残春始一行。
    落花随水汲,乱竹过墙生。
    雨带新泉响,灯摇古院清。
    如何听钟后,犹有未销情。

  2. 作品赏析

  • 意境深远:《春夜宿草堂寺》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审美追求。诗中的“临江寺”不仅地理位置明确,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宁静之所。
  • 语言质朴:整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音韵之美。通过如“落花随水汲”、“乱竹过墙生”等生动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情感真挚:尽管是在旅途之中,诗人的情感却依然深沉。诗中的“听钟后,犹有未销情”,反映了诗人在深夜中仍怀揣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1. 背景考察
  • 《春夜宿草堂寺》的创作背景,除了个人的文化修养与经历外,还应考虑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在明末清初这个动荡的时代,文人常常借酒消愁,抒发感慨。黄翼圣作为一位不仕明朝的士人,其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情怀与对现实不满的情绪。
  1. 艺术特点
  • 《春夜宿草堂寺》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运用五言律诗的形式,使得诗歌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同时也符合古代诗歌的审美习惯。此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技巧,使得整首诗显得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春夜宿草堂寺》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孤独与思乡情绪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典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技巧,还可以从中汲取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和思考人生的态度。

相关推荐